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热议新冠疫情的推特用户,可能有一半是机器人热议新冠疫情的推特用户,可能有一半是机器人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凯瑟琳·卡莉(来源:卡内基梅隆大学) 社交平台是热点信息和重大新闻的关键猎取渠道之一,尤其是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时期。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出于各式各样的目的,无论是国内的微博,还是国外的推特,平台上常常会有机器人账号,也就是所谓的 “僵尸” 账号出没。不过,这些伪装成真人的虚假账号通常不会占据太大比例。 以推特为例,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凯瑟琳 · 卡莉带领团队分析过,在美国出现值得关注的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时,平台上的互动通常有 10%~20% 是机器人账号参加的。 然而,另一项同样来自卡莉教授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话题讨论中,虚假推特账户的参加比例可能高达 45%~60%,活跃程度是平常的 3倍~5 倍,而且有组织痕迹,行为模式更加复杂,隐藏得更深。 它们中的一大部分都是今年 2 月份创建的,非常热衷于参加新冠疫情讨论,包括传播错误医疗建议,夸大不实信息,转发病毒起源的阴谋论,并且积极推动居家令的终止和呼吁“重开美国”。 讨论人员认为,他们虽然使用了老套的方法来增加影响力,但其策略已经奏效:自美国疫情进入暴发期以来,推特上的相关话题讨论呈现出极大的两极分化态势。 有许多因素可以解释这一变化。疫情在全球大规模流行,意味着更多人会受到更大的利益驱动,转而利用危机来赚取政治利益和资本。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开展影响力运动,施加强大的力量来主导不实信息的传播。 但是卡莉教授指出,最值得担心的一点并非机器人账号的数量,而是它们愈发复杂的行为模式,不仅使其更难被发现,还进一步增强了破坏力。 在有意培育下,如今的“僵尸”账号与其他账号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化,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际网络更广,从而使假消息更容易广泛传播。它们还会实行更多策略针对美国的高风险群体,比如移民和少数群体,并且拉拢发表或参加讨论仇恨言论的真实账号,帮助他们组建和加入 Facebook Group 这样的在线群体,有意引导他们的情绪。 在最新的调查分析中,讨论团队收集了自 20XX 年 1 月以来的 2 亿多条推文,全都与冠状病毒或 COVID-19 等关键词有关。他们随后使用机器学习和网络分析技术,来确定哪些账户传播了虚假信息,又有哪些存在机器人账户的嫌疑,其中也包括由人控制,但借助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