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社会流动讨论的新结构主义分析视角社会流动讨论的新结构主义分析视角 摘要:新结构主义强调结构性因素对个人地位获得的影响,主要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等。新结构主义认为影响个人流动机会的不仅有地位获得学派所强调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成就动机等个人因素,也有很多结构性因素,如所处的产业部门、公司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情况等。新结构主义从宏观的结构角度对社会流动提出了新的解释,是对地位获得讨论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社会流动;新结构主义;地位获得讨论 一、导论 自上世纪初索罗金提出了社会流动的概念后,社会分层与流动作为一门学科不断进展壮大。美国的李普塞特、布劳和邓肯、英国的格拉斯和戈德索普等都为这一学科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2]。不过在理论层面,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理论的讨论较少。现有的社会流动理论大多是基于经验讨论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讨论发现。从讨论视角来看,社会流动理论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是微观学派,又称地位获得讨论學派,以布劳、邓肯为代表。这一学派强调社会行动者个人特质的重要性,认为导致社会流动结果差异的主要是性别、种族、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成就动机等个人因素。二是宏观学派,又称新结构主义学派,以派尔、斯皮尔曼等为代表。这一学派强调结构性因素对个人流动机会的影响,认为除了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以及个人努力外,二元劳动力市场、所属组织的社会地位等结构性因素也是产生社会分化的主要原因。三是中层理论学派,又称社会关系学派,以格兰诺维特、林南等为代表。这一学派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联系,更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载体。人们通过动员社会关系来攫取各种资源,籍以实现社会流动。本文关注的主要是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观点。 二、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诞生与进展 布劳、邓肯在上世纪 60 年代对美国的职业结构进行了讨论,并出版了《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的职业结构》一书[3]。在该书中他们指出,虽然家庭出身仍然是决定个人流动机会的重要因素,但是教育背景的作用在逐渐增强,上升流动越来越取决于个人后天的努力。这一理论发现为学界所广为接受,布劳、邓肯开创的地位获得讨论也成为社会流动讨论的主流理论。但是地位获得学派过于微观的个人主义视角,也受到部分学者的批判。这些学者认为,人们的流动机会并不只是受制于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以及成就动机等因素,还在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