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地理总结 1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 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800mm 以下 800mm 以上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 干湿区域 半湿润 湿润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植被类型(主导因素:气温)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河流 流 量(主导因素:降水) 流 量小 流 量大 河流 冬 季结冰 情 况 有 无 八下地理总结 2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收成次数 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 一年二至三次 民居特点 坡度小,墙体后 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运输 陆运 水运 二、四大地理区域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Ⅰ 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降水 Ⅱ 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势或地形 Ⅲ 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 气温、降水(或气候) 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八下地理总结 3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黑土地(冷湿环境形成) 华北平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地(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