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苏轼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苏轼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周楠 摘要:苏轼作为我国传统文学领域中的一代巨擘,在书法艺术、宗教文学 、艺术行为领域和词赋创作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在北宋商业贸易快速进展的背景下,苏轼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思辨能力探寻诗词曲赋的创新途径,逐渐将传统音乐美学元素与词牌创作格式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学体系。鉴于此,本文就苏轼词曲创作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讨论思路,以供广阔读者借鉴。 关键词:苏轼; 北宋文学; 音乐美学; 问题讨论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且不论苏轼的政治成就及影响,单就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而言,显有后来比肩者。“一门三文豪,未语天下知”。这是鲁迅先生对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的评价。苏轼的父亲苏洵作为文学艺术之大成者,善于弹琴,对音乐尤为喜爱。苏轼在其父苏洵的影响下,少年时期就对传统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善于弹琴、吹箫、古筝、吟诵和唱,而且对音乐作品善于批驳,有着独特的音乐批判思维,在青年时期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音乐鉴赏家,有着突出的音乐才能。独特的音乐审美意识和鉴赏批判思维成就了苏轼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正面积极的音乐物象元素,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可谓集音乐批判矛盾于一体,优美中蕴含批判,批判中流露欣赏。 一、苏轼的音乐文学辩证思维 北宋是中国封建经济进展的巅峰时代,在这个充满政治变革与贸易元素的文化时代,音乐作为介乎文学与艺术之间的韵律意识,受到众多文学家的追捧。苏轼既是音乐大家,也是大文豪,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富有音乐韵律特色,这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种源于他自身音乐行为化表达方式的艺术元素在其创作体系中常常被用到。《水调歌头》作为耳熟能详的词曲作品,在其内部词语框架中就有着极为鲜亮的""音乐韵律""特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典型的词牌格式,而标点前的尾音字“阙”与“年”是古代音律的中的标注,苏轼将其运用到词牌框架中,加重了词语的读音,让词句的感情程度更深,逻辑架构更完整[1]。在不同词牌语境中,苏轼常常以“自我物化”的音律升华方式作为文学表达手段,《前赤壁赋》中苏轼有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借用文学物象和音律升华为情感表达手段的寓意描述增强了作品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让作者的文学情感得到了全面的升华。可以说,苏轼的音乐思维以“物象表达”和“寓意联系”,借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