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十六章 人文历史常识 第一节 儒家文化 一、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论语·述而》)是孔子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怒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 与“外王” ,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坚持“亲亲一t 尊尊” 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 ,提倡“德治” ,重视“人治” 。 二、地位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著书立说,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和道家。 学派 主张 儒家 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 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道家 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以儒家路线为基础,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的新儒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三、思想演变 儒家思想从西汉武帝到近代五四运动一直处于统治思想地位,儒学在历史变迁面前也几经演变 朝代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春秋 孔子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 ‘礼” ,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战国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的思想,过分突出小农利益 2 西汉 董仲舒 “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把儒学发展为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一” “三纲五常” 魏晋 何晏 王弼 竹林七贤 出现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的玄学,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被称为“三玄” 唐朝 韩愈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维护封建统治 宋朝 朱熹 出现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新儒学—— 理学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继承了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元朝 邓牧 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