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专名讨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专名讨论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国内外专名的认知讨论着重关注人名和地名的非典型用法,尤其是专名的语义普通化,所涉及的理论主要有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机制,许多英语专名同样可以来源于其他语言,而且专名成为认知参照点后往往能构建新创专名和生造专名,这背后则体现了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一旦专名的字面意义和比方意义得到凸显,会构成隐喻性双关,从而具备一定的幽默效果。最后,专名派生的专有形容词也大量出现在非典型比较级中,“more American than…”构式频率明显高于“more Chinesethan…”,因此在国家修辞层面有必要挖掘各种典型的积极中国文化意象。 关键词:专名 隐喻 转喻 概念整合 国家修辞学 在传统语法中,专有名词或专名被视为名词的次类,主要包含人名、地名 、机构名称等,往往不受数量词限定,用法比普通名词更加固定,在特定的语境下也会转化为普通名词。在国外,传统语法集大成之作 Quirk et.al 探究了在某些情况下专有名词可以加上复数标记、冠词、限定词和修饰词等特别用法。不过,他们并没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比如:aShakespeare(an author I ike Shakespeare ) 是 隐 喻 的 用 法 , 而his new Shakespeare(hiscopy of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则属于转喻,即“作者代表作品”(AUTHOR xxxxS)。 一、讨论综述 认知语言学常常关注一些非典型的语言现象,因此专名也成为其中一个重点话题。在国外,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专有名词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基本集中在人名和地名的非典型用法,涉及的理論包括转喻、隐喻、概念整合等,讨论人员多数来自欧洲认知语言学界。早在 1987 年,概念隐喻理论创始人之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Lakoff 讨论了人名的转喻用法,即所谓的“names as paragons”(人名作为模范)的现象,即“某一个体或一些个体,代表了理想成员或其对立面”。比如 Babe Ruth 是美国棒球运动的“模范”,所以会出现类似“aregular Babe Ruth”的非常规用法。西班牙学者 Barcelona 探讨了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之间的互相转化,并且认为 Lakoff 的“人名作为模范”背后的机制是转喻;之后他又深化讨论了“模范”人名的不规则语法行为背后的机制,认为该构式由两个转喻过程所导致:1.“模范”的社会转喻模式使得其一般属性被所有范畴成员所共享;2.“模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