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问题 文化,作为一项旅游资源,既可以开发为单独的旅游商品,又可以和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提高产品的质量。我国是一个民俗文化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文化迅速被广泛商业化,比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民俗风情表演、民俗产品的开发、民俗节日的商业利用等等。文化的商业化,使人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文化的商品化与真实性问题。 长久以来,文化的商品化与真实性问题一直是人类学专家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学者认为:文化的一种认为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旅游商品,变成舞台表演等形式,这种“舞台化”了的文化不真实的文化,与真实性相反,而且还会使原本的文化发生“文化函化”现象,破坏原有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样也有学者认为:文化成为旅游资源,进而商品化,是不可避免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且,这种商品化不仅能给当地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还将有效地促进一些民族地方文化的认同、复兴、传承、推广和发展。那么,在中国这个文化资源大国,将如何处理好文化商品化和真实性的问题?本文将对旅游中文化的商品化与真实性问题作一些简要的探析。 一、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 有形文化通常都是指一些我们可以通过五官直接感知的实际存在物,如建筑、服饰、装饰等,而无形文化又有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来无形的服务也成为了商品的一种,商品化过程无时不在发生。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同样也是可行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商品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以它的交换价值衡量其价值,而成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任何可以合法地吸引外来游客的文化因素,都可以作为商品提供给游客。文化的商品化也就是意味着文化也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在产品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文化商品化也往往更多的顾及公众的一般爱好,它会使文化的发展和展示更多的维持在最能带来收益的现实或潜在的顾客的水平上,这会对文化本生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容易错误的的开发。 文化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也是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对物质生活追求的结果,经济利益使得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也驱动旅游目的地居民重拾原不合时代步伐的一些工具、艺术等文化形态,改以发挥其旅游功能,纳西古乐就是一个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