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会、商会的意义和作用、加入商会有什么好处 商会: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一般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商会的历史沿革:商会萌芽于欧洲封建社会的商人行会。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商会的国家,是近代商会的发源地。 商会的性质:商会是指由独立的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或自由商人、企业职员等资源组成,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 商会的法律特征:互益性、民间性、自律性、法人性。商会是商人身份确立的过程,也是商人组织有序化的过程。 建立商会的意义:商会是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从法律意义上而言,中国商会制度建立的过程,也是近代意义上商人身份确立的过程,是商人组织有序化的过程。于当时西方的民间商会相比较,它更具官方色彩,更依赖于国家法律的制度催化。这种制度的催化作用成效十分显著,它相当迅速的改造、吸纳了各种形式的传统商人组织,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利益集团。 创立商会的过程:晚清以来,由于情势变迁,使得商人的地位大为改观,商人组织的性质亦相应有所变化。传统的商人组织,如行会和善堂等形式的早期商人组织根据实际状况比较自然地开始转化为近代意义上的商会。 1899 年,出现了第一个有关商会的民间拟定章程《拟中国建立商业会章程》; 1902 年,上海通商银行的总董严信厚组织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这是近代商会的雏形。 1903 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作为统辖农工商实业的最高管理机构。 1904 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此项法律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 1905 年1 月 13 日,天津商会正式成立。到 1908 年,全国已有58 个总商会(其中9 个建于海外)和223 个分会。 1912 年商会总数猛增至 794 个,1915 年更激增到 1262 个。 1915 年,参议院代行立法院职权,于第二期常会议定《商会法》,并于 12 月予以公布。次年2 月,又颁布了《修正商会法施行细则》。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修订了《商会法》和《商会法实施细则》。 1929 年,工商部拟定《商会法》草案,同年8 月 15 日公布施行。商会制度从创立时起,就是具有强烈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