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_第1页
1/3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_第2页
2/3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郑海兵 摘要:信天游是陕北地区一种极富特色且流传时间比较久远的民歌,具有着曲调多样、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等特点,很受广阔劳动人民的喜爱。本文结合信天游中的一些经典曲目,对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信天游; 艺术特色; 演唱处理 陕北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劳作于山野沟壑间吟唱出的一种山歌,同时也是陕北人对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宣泄以及对生活中人或事物的表达,更是陕北人民旧时期生活的再现,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演唱处理上都有着明显的陕北地区特色。 一、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陕北信天游在内容上的艺术特色 信天游大多是陕北人民的即兴之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主,因此题材非常广泛,从整体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描述,这类作品是旧时期底层人民对生活中烦闷、疲倦、孤独的发泄,有着很多生活场景的描绘,如《赶牲灵》中“走头头地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灯,戴上了那个铜铃铃哟哇哇的声”等词就是对赶骡子时场景的描述,这些歌词真实而形象,是当时陕北人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二是对爱情、婚姻等题材的反应,如“十三上定亲十四上迎,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一对对鸭子一对对鹅,一对对毛眼瞧哥哥”、“一张张黄纸一柱柱香,谁卖良心谁先见阎王”等,既有对淳朴、忠贞爱情的歌颂,也有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其三,是革命斗争主题,如“一朵红花山顶上开,毛主席带着幸福来”等,都是对上世纪 20 年代陕北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的描述[1]。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陕北信天游在歌词结构的艺术特色 陕北信天游虽然属于即興创作,但大多数作品的歌词都是七言二二三式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对于叠字、比兴、白描、对偶等创作手法的运用更是十分灵活。如《回延安》中的“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等歌词都是典型的二二三式七言格式,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等词则体现了信天游歌词对叠字的使用。此外,歌词中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使陕北信天游更具浪漫主义色彩,如“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在这些歌词中,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都可以作为比兴对象,比兴的范围十分广泛,艺术构思也极为独特。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