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来看作息时间的重要性 子时(2 3 点至1 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丑时(1 点至3 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寅时(3 点至5 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卯时(5 点至7 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辰时(7 点至9 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已时(9 点至1 1 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 1 点至于 1 3 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 3 点至1 5 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降虚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 申时(1 5 点至1 7 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