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_第1页
1/12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_第2页
2/12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_第3页
3/12
1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原位富集冯丽凤,刘宝敏,袁东星*(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 361102)摘要: 研究表明对生物体有直接作用的金属并非溶解态的全部,而是其中的活性部分。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作为一种原位富集有效态金属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然水体里重金属的分析中。本研究设计了一DGT 装置同时原位富集海水中的Mn、Co、Ni 、Cu、 Zn、Cd、Pb。使用自制的凝胶扩散系数测定装置获得了金属离子在扩散相凝胶中的扩散系数。考察了 pH、离子强度等对富集效果的影响,pH为5.6~8.6、离子强度在 10~700 mmol/L 范围内,富集效果不受影响。在厦门近岸海域成功地进行为期7 d的海水中重金属的原位富集,实验结果显示, DGT 能够富集该海域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6.67%~45.33%,即获得 DGT 有效态。平行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可用于海水中痕量有效态重金属的分析。关键词 :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重金属;海水;有效态中图分类号: X 832 文献标志码:A随着工农业发展,近海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在海水中以各种化学形态存在,研究表明与生物体直接作用的并不是溶解态金属的全部,而是溶解态金属中的一部分,这个部分被定义为活性 (labile )金属[1]。海水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是研究其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一个关键参数。自由金属离子、弱结合态金属与生物可利用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2]。目前用于微量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电化学伏安法、荧光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粒径分级方法[3]。一般需将样品采集回实验室后进行分析, 但水样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容易在样品采集、运输、 样品预处理与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化;且各种试剂的添加也可能影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 )是 1994 年由 Davison 和 Zhang[4]提出的一种原位富集有效态金属的新技术。DGT 采样装置的关键部件包括扩散相和结合相;水体中的重金属通过扩散相进入结合相而被富集,富集量与时间有关而与样品体积无关。2 *通信联系人: yuandx@xmu.edu.cn DGT 装置可以定时收回,可同时富集多种元素;并提供富集时间内的平均浓度值,尤其适用于待测离子浓度随时间波动较大的水环境[5]。目前 DGT 装置已商品化,但改性琼脂糖批次之间的差异会引起扩散系数的差异,因此厂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