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

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_第1页
1/3
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_第2页
2/3
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 吴晓煜 在众多作家描写煤和煤矿工人的散文中,沈从文(1902—1988)的《辰溪的煤》(原载《湘西》,商务印书馆 1937 年出版)当是最为独到、精彩的一篇。这既是出于他对于煤炭资源的特别珍爱,对于煤矿工人的特别感情,也由于那里是他的故乡,他从小就熟悉煤炭以及煤矿的种种情形。 《辰溪的煤》一开始就对家乡煤炭资源的丰富情况有详细的描写: 湘西有名的煤田在辰溪。一个旅行者若由公路坐车走……旅行者一瞥的印象,在车站旁所能看到的仅仅是无数煤堆,以及远处煤堆间几个黑色烟筒。 地方为产煤区,似乎无处无煤,故山前山后都可以见到用土法开掘的煤洞煤井。沿河两岸常有百十只运煤船停泊,无时不有若干黑脸黑手脚汉子,把大块黑煤运送到船上,向船舱中抛去。 然而,令沈从文扼腕痛惜的是,在“国内許多地方的煤田都丢送给日本人了”的情况下,湘西宝贵的煤炭资源却得不到重视。他说,当地人宁可烧柴草,而不喜爱用煤,只好以极低的价格将煤运到外地。因此,“在当地交货两块钱一吨还无买主。运到一百四十里距离的沅陵去,两毛钱一百斤很少有人用它”。“廉价的燃料,只好用本地民船运到五百里外的常德,每吨一块半钱到二块六毛钱”。对此,他无限感慨地说:“这种热力大、质量纯的燃料,于是同过去当地的青年优秀分子一样,在湘西竟成为一种肮脏累赘毫无用处的废物。”作者由煤及人,对压抑青年人才的痛惜,对弃置地下富源的感叹,深蕴了他对旧制度的痛恨。 那么,家乡的矿工又是怎样的呢?《辰溪的煤》用一句话概括:“富源虽在本地,到处都是穷人”。而挖煤人则处在穷人层中的最底层。作者把煤窑比方为地狱。 若到一个取煤的斜井边去,就可见到无数同样黑脸黑手脚人物,全身光裸,腰前围一片破布,头上戴一盏小灯,向那个俨然地狱的黑井爬进爬出。矿坑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可能坍陷或被水灌入。坍了、灌了,这些到地狱讨生活的人,自然也就完事了。 下井挖煤的十分穷困,每天只能靠一点点收入,一家人挤塞在一个破烂、狭窄、又湿又脏的小房子里住,无望无助地混下去。 他们既得不到任何帮助,又无任何期望。作者讲:“读书人的同情,专家的调查,对这种人有什么用?”这沉甸甸的发问,振聋发聩,令人“想得很远很远”。 作者还如泣如诉地向读者介绍了后坡某煤矿公司第三号井矿工向大成一家的悲惨遭遇。这个 44 岁的煤工,每天要坐箩筐下降到 43 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沈从文的散文《辰溪的煤》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