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过制度推动分餐制普及通过制度推动分餐制普及 郑智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讨论院生态环境讨论所常务副所长 刘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分餐制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围桌聚餐,同盘而食,称为合餐制;分盘而食,人各一份,称为分餐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进餐形式也不断发生改变。 分餐制和公筷制在我国已推广很多年,但成效甚微。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烹饪协会就多次向全国餐饮业提出分餐制改革。20XX 年非典疫情期间,中国饭店协会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法律规范》。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人们再次聚焦餐桌上的健康与安全。 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讨论院生态环境讨论所常务副所长刘锐建议,应从国家制度层面推动分餐制特别是商务套餐制的普及,使分餐成为常态。例如,修订国家标准 GB/T 13391—20XX 《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加进分餐要求。 反思合餐制 围桌而坐,同盘而食,互敬互让……合餐制有利于拉近进餐者相互间的亲热关系,也有利于满足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 与此同时,合餐制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病原微生物容易通过筷子、汤匙进行传播,幽门螺旋杆菌、痢疾、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也是经口、唾液传播并交叉感染。”刘锐说。 继 20XX 年非典后,我国再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这对日常疾病防控和卫生管理提出更严峻挑战。 除了健康因素,合餐制也容易造成食物浪费。 人民网此前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价格高达 20XX 亿元。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桌餐剩菜是食物浪费的主要途径。”刘锐说,合餐制普遍存在人数多、菜品量不好控制的问题,导致点菜过量,餐后又因剩菜味道变差、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担心卫生问题等,而不选择打包。 在劉锐看来,食物浪费已成为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面临的巨大黑洞,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协调。 不仅意味着扔掉了大量食物,食物浪费更意味着生产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所投入的大量水、能源、土地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处理这些餐厨垃圾也给城市带来环境压力。 减少疾病传播概率 餐桌文明,健康为本。 为引导公众养成健康文明的餐饮习惯,北京、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四川等多地开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通过分餐,可减少经口传播疾病的概率。”刘锐说,有数据显示,分餐制能使疾病的传染率由合餐制的 42%降为 17%。 从推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