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 健全人格培养 一、心理现象和健全人格心理现象,我们可以列表来说明: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对现实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情操。 3、意志过程---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对孩子的教育,必须通过他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来实施。这两大类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其特点看,心理过程具有机能性,是不稳定的信息加工过程,个性心理则是心理现象中的那些稳定成分,它们制约和调节心理过程,标志着个人的特点。尽管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对人格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一般地讲,人格就是指那些个人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格的习惯用法还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常常用来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说某人的人格高尚,某人的人格卑劣,也常说某人缺乏人格等等。其含义包括了一个人的品格、品质、格调、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尊严等等。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健全人格培养就应该是在科学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遵循心理发育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培养心理健康,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初中生心理发育特点 初中生心理一般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闭锁性,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一举一动来判断他的内心情况。 下面,我们从智力、情感和个性三个角度来看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 第一,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地位,他们在认识事物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他们观察事物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比较全面,能区分主次;记忆时多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同时讲究记忆方法,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地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增强;他们想象的再造成分减少,想象创造性成分增多;注意力更自觉,更有目的,注意的品质也获得较好发展。 此外,由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但他们看问题往往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 第二,初中生容易动感情,情绪和情感来得快,平息得也快。情绪和情感的内容、形式十分丰富多彩而复杂。同时,他们重感情,重友谊。 第三,我们重点来看看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