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事件性新闻策划的十字架模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事件性新闻策划的十字架模式□童铘( 《参考消息》总编) 事件性新闻策划向来有 5W 和 1H 的经典模式, 即”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事 what, 何故 why, 如何 how”。但网络时代以来, 单纯的事实性传播(即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已经不能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讲述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早就提出: 新闻有”What”和”So what” 两 个 层 面 。 网 络 时 代 我 们 面 临 的 , 正 是 事 实 性 传播”What”之后怎么办的问题, 也就是常说的如何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沿着”What”和”So what”两条主线, 来看网络时代新闻的意旨, 其实关键在于”记录”和”解读”两个层面。而”记录”和”解读”, 恰恰也源自事实、 价值二分法的思维方式: 事实性传播(What)层面, 不但仅局限于事件本身, 而是”全景记录”和”精细记录”, 也就是分别把事实从广度和深度扩展开去; 价值性传播(So what)层面, 讲究学科工具性的解读, 而解读的重点又在”何故”和”如何”上。 驻足网络时代回看”5W+1H”的模式, 遗憾尽出: 5W 和 1H这六种元素, 依旧以一种线性思维存在, 单个元素的细化不足, 以”事件”为中心, 但彼此间的关系也模糊不清; 而”十字架”模 式 正 是 希 望 突 破 新 闻 策 划 的 线 性 思 维 , 在 细 化 、 深化”5W+1H”的基础上, 以”人物”为中心, 打造网络时代立体新闻策划结构。 事件性新闻策划十字架的左端是时间”When”, 右端是地点”Where”, 上端是如何”How”, 下端是原因”Why”, 中心则是人物”Who”。可是, 在新闻策划的具体实践中, 以上五个元素都在不断深化, 并被给予新的意义, 如时间成了历史, 地点成了环境, 人物成了利益方等等。 而就事件性新闻策划模型的选取过程中, 笔者尽管选用的是西方文化中棱角分明的十字架, 但其内涵要义在于以”人物(who)”为中心, 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物”, 且元素间相互影响。 十字架横向根据”时—空—人”的事实性传播框架, 由中心的”人物( who) ”衍生出”历史( when) ”和”环境( where) ”两个二级路径, 其中”历史( when) ”又可衍生出”类比”和”延续”两个三级路径, 而”环境( where) ”则衍生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