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关于新庄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及建议姓名卜瑞果任职岗位鄢陵县安陵镇新庄社区担任职务鄢陵县安陵镇新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联系方式138390132592008年12月20日关于新庄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及建议内容摘要: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实际上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种职业的依托,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去土地,不仅意味着农民失去生活来源,而且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其收入主要来源的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导致了许多农民失地,且呈现上升趋势。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生存的根本问题,除了要足额补偿,还要引导他们再创业和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实现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生产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鄢陵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新庄村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为国有土地,如何加快失地农民再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了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最近,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对新庄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失地农民现状及特点(一)社区失地农民现状新庄村位于翠柳路路东,县城市建设局北,总人口为2889人,党员98名,占地面积300余亩。作为安陵镇的一个行政大村,现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根据目前调查统计结果,全村富余劳动力已达980人,“人多就业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劳动力转移,降低失业率,将成为我村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中。(二)失地农民三个特点1、文化素质偏低。新庄村小学文化、文盲(含半文盲)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重的30%和2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将逐步由体能单位劳动向智能复杂劳动为主方向发展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这将越来越不利于劳动力的吸纳,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2、失地农民失业率明显偏高。失地的980名劳动力之中,处于失业状态的268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从个案访谈了解到,他们当中有部分人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就业意愿,或通过做临时工等形式实现“隐性就业”,但无可否认的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失地农民还是相当多的。3、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失地农民当中,属于较固定的合同工121人,占失地农民总数八分之一,这个比例相当小;属于临时工性质的293人,占三分之一,他们不但随时可能失去自己的工作,甚至享受不到养老等社会保险的保障;属于自由职业328人,占三分之一,他们主要从事3类型的职业:一是利用征而未用的“复耕田”,或到邻近地区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二是自购货车或三轮车从事运输业;三是从事“摆个小摊,开个小店”之类的小生意。二、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就业形势严峻鄢陵地处中原腹地,是一传统的农业大县,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群众收入增长不快,干部职工待遇较低,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二)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我县劳务中介机构数量少,导致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道听途说,认为到在城市务工可以挣大钱,就盲目进城,结果自己的素质和技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招聘岗位的需要而长期找不到工作,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且从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积极性。(三)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受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影响,长期形成的老守田园的封闭保守观念和小农意识,严重束缚了外出就业青年的手脚,“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的思想,使一些青年缺乏走出去闯市场的信心和勇气。突出表现为“六怕”,即怕无门路、怕上当受骗、怕吃苦受累、怕学坏变坏、怕有伤体面、怕“后院”添乱。一些青年存在小富即安、稍富即满思想,没有外出谋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输转工作。(四)缺乏专业培训目前开展的短期技术培训,大多仅限于农、林、牧、渔业知识,时间短,内容简单,对农民外出就业帮助不大。在外出的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很少,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缺乏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