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烯醛缩合反应--普林斯反应

烯醛缩合反应--普林斯反应_第1页
1/4
烯醛缩合反应--普林斯反应_第2页
2/4
烯醛缩合反应--普林斯反应_第3页
3/4
Prins 反应( Prins Cyclization)最初是指由 烯烃 在酸催化 下对 甲醛的缩合反应, 后来泛指一系列历经氧鎓离子中间态的烯烃与羰基的加成。在最初的 Prins 反应中采用强质子酸的强烈条件,对反应的选择性、 普适性以及环境友好方面都有不利的影响,限制了反应的实际应用。后来发现采用不同的Lewis 酸也可以有效、温和地参与或催化该反应,而且对反应的历程和选择性影响很大 , 从而可以通过另外一个途径对反应进行调控。Prins 反应 (Prins reaction)醛或酮与烯烃或炔烃在酸催化下的 缩合反应 。[1][2][3]此反应可用于制取 二恶烷(与过量甲醛、低温)、 1,3- 二醇(与甲醛、水和质子酸)、烯丙醇 (无水情况下失水)、 氯代 醇(与氯离子)和 酯(与乙酸)等化合物。其中关键性的中间体是质子化的羰基化合物对烯烃的亲电加成 所生成的 碳正离子 中间体。1919 年,荷兰化学家 Hendrik Jacobus Prins 报道了以 苯乙烯 (下图)、 蒎烯 、莰烯 、丁香酚 、异黄樟素 和茴香脑 为原料的 Prins 反应。1937 年,有人研究了利用甲醛与异丁烯的 Prins 反应并失水以制取 异戊二烯(作为 合成橡胶 原料)的反应。反应机理 [ 编辑 ]质子化的羰基化合物——氧鎓离子作为亲电试剂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生成关键性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4) ,它受到分子内羟基氧的 邻基参与作用 而得到稳定。该碳正离子接下来有多种转化方式,而这也是反应产物多样性的来源。蓝色:碳正离子被水或其他亲核试剂捕获,最终生成1,3- 加成物( 6)。黑色:碳正离子的邻位碳质子被夺取,从而发生消除, 生成不饱和化合物(7)。当原料烯烃有未取代烯碳时,其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以及其后的消除步骤可以协同进行,烯丙位的氢经羰基- ene 反应 而转变为产物中的羟基氢。绿色:碳正离子被另一分子羰基化合物所捕获,经正离子中间体 (8)(其中正电荷分散在氧和碳原子上),再关环,去质子化,得到最终产物二氧六环( 10)。此路线的一个例子是从苯乙烯合成4- 苯基 -1,3- 二氧六环。[4]灰色:特定条件下, 非常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可以发生分子内环化产生恶丁环 衍生物( 12),类似于 Paterno-B üchi 光化学反应 。变体 [ 编辑]1、卤代 Prins 反应:用路易斯酸(如 四氯化锡 或三溴化硼 )代替质子酸和水,以卤离子作为亲核试剂捕获反应中的碳正离子中间体,得到卤代醇。例如,某些烯丙基 胡薄荷酮 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烯醛缩合反应--普林斯反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