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熔体及玻璃体

熔体及玻璃体_第1页
1/7
熔体及玻璃体_第2页
2/7
熔体及玻璃体_第3页
3/7
第六章熔体与玻璃体第一节概述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内能比较结构基础主要讲述的是晶体(crystal) ,其结构特点是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则排列,称为远程有序;而现在所讲述非晶态固体(Noncrysral solid) (玻璃、树脂、橡胶) ,其结构特点是近程有序, 而远程无序。 固体能量曲线图可以说明:晶体的位能最低, 玻璃体的位能高于晶体,而无定形物质的位能更高。2 概念与特征玻璃由熔体过冷而制得,分传统玻璃和非熔融法所获提新型玻璃。熔体:介于气态和晶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其结构有“近程有序”( 0~20A 内,质点在小范围内规则排列)和“核前群”(液体排列并不限于中心质点)。硅酸盐熔体由于组成复杂,粘度大,结构研究困难。3 结构类似说明熔体和玻璃结构很相似,它们的结构中存在着近程有序的区域:石英晶体中Si-O 键距为 1.61A, 而石英玻璃中Si-O 键距为 1.62A ,两者极为相似(近程有序)第二节熔体的结构理论1 近程有序理论:晶态时, 晶格中质点的分布按一定规律排列,而这种规律在晶格中任何地方都表现着,称为“远程有序” 。熔体时,晶格点阵(crystal lattices) 被破坏,不再具有“远程有序”的特性,但由于熔化后质点的距离和相互间作用力变化不大,因而在每个质点四周仍然围绕着一定数量的、作类似于晶体中有规则排列的其它质点,和晶体不同的是这个中心质点稍远处(10~20A )这种规律就逐渐破坏而趋于消失。对于这种小范围内质点的有序排列称之为“近程无序”。2 核前群理论又称“蜂窝理论或流动集团理论”液体质点有规则的排列并不限于中心质点与周围紧邻的质点之间, 而是还有一定程度的延续,从而是组成了核前群。核前群内部的结构和晶体结构相似,而核前群之外,质点排列的规律性较差,甚至是不规则的。所谓的核前群就是液体质点在形成晶核前的质点群或质点集团3 聚合物理论(1)硅酸盐 (Silicate) 熔体的基本结构Si4+高电荷,半径小,形成很强的硅氧四面体(Tetrhedral),其电负性ΔX=1.7 ,具有 52%共价键,和 O 形成 SP3 杂化,使 Si-O 键增强,键距缩短。结论: Si-O 键具有高键能,方向性和低配位(Coordination) 。键接方式:共顶连接(鲍林规则— Pauling ’s Rules)(图说明 -找晶体结构 )(2) Na2O 加入对硅酸盐熔体结构影响A:桥氧: Ob(一氧共两硅 ) O-Si-O-Si-O- O 为桥氧B:非桥氧: Onb(图说明 -教材 P78-图 3-3)C:由于 R-O 键比 Si-O 键弱得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熔体及玻璃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