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12024 年 4 月 19 日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遵守情况,我们小组于 11 月 6 日至 10 日, 就社会公德缺失这一现象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 57.4%的人对今世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有思想,文化,但缺乏行动”,只有 17.9%的人认为大学生“思维素养好,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的好,对基本的公德举动以及范畴,她们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个词,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法律规范。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此,我们针对这五个方面分别做了调查 一.文明礼貌 大学生本是知识分子的一员,可是如今部分大学生斯文不再,“失礼”现象屡见不鲜:言谈不文明,脏话连篇;有的大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旁若无人、举止亲昵;有的大学生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不知道在餐桌上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有的大学生称呼她人一向只会说“你”、“喂”、“哎”…… 二.助人为乐 1. 假如在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A.会 37.4% B.不会 62.6% 原因分析 3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会的原因: 老人需要帮助,出于同情心; 假如别人不去,自己才会去; 这是社会公德啊。 ★不会的原因: 怕被敲诈, 害怕惹麻烦。 赶时间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帮; :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然而,当助人为乐者被周围的人看成是“傻瓜”、“精神病”并陷入深深的孤独时,究竟衬托出助人为乐者的高尚,还是现代人精神的贫困和道德水平的整体下滑? 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上助人为乐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似乎早已将助人为乐这类依稀的字眼抛在了脑后。常常遭遇助人不讨好的尴尬,做了好事反而被人当成“傻冒”,甚4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至被人认为另有所图。不得不问,助人为乐的时代真的在人情淡漠中,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吗? 毋庸讳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抬头,确实有不少人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在她们看来,助人为乐过时了,只有金钱,只有个人舒适快活,才是她们追逐的唯一目标。正是在这种思想冲击下,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