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制度 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如下: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征求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意见,争取患者或家属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 2、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 8 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了,患者入院后 2 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 3 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 3 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治疗前沟通;变更治疗方案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间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 5、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1)既往史、现病;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5)诊断依据; (6)鉴别诊断; (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 2 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 (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较全面系统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