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滋口镇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调查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姓名:刘绍山学号1543004430551摘要:伴随着注滋口镇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注滋口镇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注滋口镇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阐述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和新阶段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差距,调查一、注滋口镇居民收入现状一、基本镇情注滋口镇位于华容县最南端,由原注滋口镇、隆西公社;幸福乡、新洲乡双双合并之后,再于去年12月再次合并而成。北距县城33公里,西与南县、大通湖接壤,北与插旗镇隔河相望,是洞庭湖区域水陆交通重要枢纽和商贸重要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美誉。全镇集雨面积126.04平方公里,经村场合并之后,现辖19个村场,3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7.51万人,耕地10.58万亩,是全国重点中心镇、“中华诗词之乡”、岳阳市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乡镇。注滋口镇稻谷、棉花、油菜等传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技术好,牛、羊、龙虾、才鱼、黄鳝等特种养殖品种多、品质好、品牌响,是全国棉花高产示范区,全省黄鳝繁养示范基地,全市绿色水产养殖基地。商贸服务业历来发达,是全县唯一拥有商业步行街的5乡镇,集镇大型宾馆、茶楼50余家,商铺经营户达1300多户。注滋口镇坚持按照“城乡统筹、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的发展思路,转变职能,加大投入,努力把镇建设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农民走向市场的“桥头堡”。虽然当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带动下,注滋口镇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到2015年底,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385元,居民储蓄余额超过8亿元。比2014年增加1300元,年均增长12.9%。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一)二元的城乡体制结构一是历史上注滋口镇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二是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二)城乡之间制度性缺陷一是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机制下,按照投入生产的要素的贡献来分配收入,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由于拥有要素的数量、质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入。这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镇居民从中受益较多而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不大,结果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二是我国实行的是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首先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过低,只能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更低,而对高收入阶层影响很小,这导致税收调节的低效应,城乡居民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此外,我国税收管理薄弱,依法治税水平不高,对地下税、黑色税收打击乏力,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严重不到位等都使税收在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后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三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迄今为止,我国农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养老保险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还都是通过家庭自保来实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