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理想和工作的认知小的时候,天真无邪,无所谓理想,无所谓抱负,无所谓奋斗。渐渐的长大了,懂事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变了,开始有了理想的雏形,那时候的理想简单又迷茫,带着梦的影子,似是而非。因为还不曾定义过自己的理想,加上中国教育体制(节节高升)的影响,因而有模糊的理想,却不曾为之奋斗。后来上大学了,因为自己的出身、环境及经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再次发生改变,责任感突然变大,于是我把所有的情感都注入到自己的学业(偶尔也玩玩游戏,还好并不沉迷),同学们和老师们都有目共睹。在大一时,我曾写下过职业规划书,将它与班主任分享并请教(当时的目标是嵌入式,但是当时对嵌入式了解不多,完全是凭听闻),但当时仅规划而无涉及理想工作之说。时过境迁,现已大三,对所学所闻之看法皆有改变,现记录之,反思之,升华之,希望对我自己以及专业、理想和工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并且期望得到前辈的赐教,感激不尽!首先介绍下我的专业:软件工程。在别人的认知里就是将来的IT精英,整天呆在办公室,坐在电脑旁边,桌上放怀茶,然后敲着一堆类似英语的代码。事实上大部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也确是如此,这部分属于类似技术部或者研发部的管,另外还可以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来管理整个软件研发的流程,或者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维护系统的稳定,或者在一些小公司或工作室做一些外包,或者……其次记录下我的学习历程,从其中可以看出思想的逐渐转变。大一时,我还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我是凭着自己对计算机的好奇来报读的这个专业,我觉得计算机充满着神秘,它能完成人们难以想象的工作,它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而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我希望我能够掌握这门技术,并且运用它来做一些改变。我怀着这种好奇心开始学习,但是面对着一个不曾涉及的专业和一个庞然大物,我并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于是我观察比我厉害的同行,他们会什么技术,我就学什么技术,这是一段迷茫期,我学习了PS、Flash、Dreamweaver(html)、3Dmax(现在看来,它们不过是完成某个任务而使用的软件而已)……对于一个初学者,能够使用一个软件并且能做出一些小成品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就这样,第一学期迷茫地过了……大一的一年里,教学的课程都是大众基础课,因此并没有让我对本专业做一个很好的定位,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满足于软件的使用,我想当一个人能够运用一个事物完成任务时,不尽的重复只会增添无聊的情感,于是我继续摸索着……当时我犯了一个错误(不是弯路)就是没有引起对部分基础课程的足够重视,比如说离散数学(以至于在大三的时候要回头去补)。怀着部分反思的心态,下学期,我认真地学习了C语言,当时初学编程,我犯了外行人的错误,就是急于求成,我不满足于黑底白字的界面,由于没有大手指点,加上迷茫自学,所以我走了另一条路:自学C++,我发现C++比C实用多了,很多东西拿来就用(因为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在解决问题的本质上存在不同点,这得益于面向对象的封闭体制),因为有C的基础,所以通用语法的印象更深了,很快我就能用C++编写一些应用程序了……在学C++的过程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些高深的东西,以至于在别人做暑假工的同时我在家看书,我买了久负盛名的《C++Primer》,并在图书馆借了《C++沉思录》等书,在这些基础上,我对面向对象的理解更深了,并了解了MFC,但我更想知道面向对象的内部结构,因此我也了解了API和windows内核编程(当时对windows内核真是一窍不通,不过我把它当作一种任务,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在假期中,我看完了孙鑫关于MFC和C++的所有教程,也完成里面的所有实例(用MFC来写一些应用程序,真的是很方便,也很快捷),由于假期时间比较长,所以我还看了vb的全套教程,并用vb做了一些小程序和小游戏(现在还保留有vb制作的浏览器、个性签名生成器等)。但是我想说,这种快感逐渐带着我走向远离理想的路……转眼间大二就来了,由于前面犯下的错误,导致我离散数学挂科了,我很遗憾没有完成导师的目标(把数学学好),所以我决定在专业学习上多花一些时间,况且后面专业课也多了,在学期初我找了一些windows应用程序和游戏当作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