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唐繁华留胜迹 ——西市遗址 西市遗址位于唐长安城中部偏西,在今西安城西南一公里多的糜家桥与东桃园村之间。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经1959年、1960和2006年三次考古发掘,目前已大致廓清其基本情形。 西市约占唐代城坊的两坊之地,合今1600亩。市内有四条主要街道,还有两条与西市东侧永安渠通连的水渠及多条排水支渠。考古发掘证实:唐代西市建筑密集,人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遗址一: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 西市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31米、东西广927米,埋藏于现今地表下1.8-2.5米处。市内有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平行街道各两条,由此形成西市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街交叉成“井字”形,街道宽约16米。四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将整个市内划成九个长方形版块,每个版块四面临街,街面遍布店铺,商家数以千计。 遗址二:东北“十字街”北侧石板桥遗迹 2006年,曾对西市东北的“十字街”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街之北侧发掘出一处桥梁遗迹:此桥东西长5.5米、南北宽1.75米,是为“十字街”北侧东西向路沟上部供行人通行之用的“石板桥”,亦为此处之过水涵洞。石板桥的石板间用铁卡固定,下部有石条或石板支撑。其做工考究,结构牢实。 遗址三:排水沟道遗址 在西市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土筑和砖砌两类排水沟道。土筑水沟时代较早,沟宽 0.3米,沟壁贴有木板,板外竖有立柱,以防沟壁坍塌。砖砌水沟时代较晚,系早期沟道改造或移位而建,沟底约 1.1米,沟口残存 1.2米,沟深 0.65米。唐长安城八水环绕,引水入西市,既通水运,又解决了供水问题,这是西市繁荣的基本条件之一。 遗址四:古井遗址 在 2006年的考古工作中,发现唐代永安渠流经西市东部,当系西市用水之主要来源。在大部分坊址中,多发现水井遗迹,分吃水与窖水两类。井深 4-6米,直径约 1米,砖砌井壁。另发现有楔形石构件,应是石质井台构件。 遗址五:道路与车辙遗迹 在西市南大街东端路南发现上中下三层路面。第三层路面距地表1.8-2.7米,属盛唐时期。路基填石子后经夯打,极为坚硬,路宽 16-18米,车马道宽 14米。路两侧各有一条宽 30厘米的明沟,其外侧又有1米宽的人行道。在路面上发现若干条车辙遗迹,宽度约为1.3米。发掘的道路如此坚实,车辙如此明显,足见当时西市交通繁忙的盛况。 焦木: 唐代末年,社会动乱、群雄纷起,长安城不断遭到火灾和战乱的破坏,公元 904年,朱温劫持唐昭宗东行时,拆毁长安的建筑,将木料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