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高专劳安系徐敏《物业管理会计》教案- 1 - 《物业管理会计》教案本课程总课时为 72 课时,其中课堂讲授60 课时,实训 8 课时,复习考试 4 课时。课时分配表:章节章标题课时第一章总论2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2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 第四章复式记账4 第五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12 第六章成本计算4 第七章账户分类2 第八章会计凭证6 第九章会计账簿6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2 第十一章财产清查4 第十二章会计报表2 第十三章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组织2 第十四章物业管理财务组织与制度2 第十五章物业管理财务预算4 第十六章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4 第十七章物业管理的资金运用4 实验实训财务软件使用8 复习、考试4 镇江高专劳安系徐敏《物业管理会计》教案- 2 -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会计的含义、对象、主体、职能等概念有较清晰的认识;了解会计的任务、方法和基本准则。[ 重点掌握 ] :会计的对象、职能,会计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 :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即会计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性劳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指出:人类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生产性劳动,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会计产生的时间,学术界有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人类有了生产性行为,便有了会计行为。即从原始社会开始,如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另一种认为: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开始,有文字和专职人员时。我国历史上记载, 早在三千多年前, 西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 “会计”一词。并有:“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与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注释。自春秋战国到秦代,已出现了用竹简或木牍刻写的“簿书”(即账本),并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记录各种经济收支事项。世界会计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会计(复式簿记产生之前)近代会计(复式簿记产生~20 世纪中期)现代会计( 20 世纪中期~至今)从记录方法上看:从原始计量→单式簿记→复式簿记12~13 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等地的商人,开始采用复式记账,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形成。我国近代会计的发展:19 世纪中叶,“西式会计”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而传入我国,改革了我国传统的单式记账法。这是我国近代会计史上第一次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引进苏联的会计模式,建立了适应高度计划经济的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