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思考大 学 生 村 官 生 存 现 状 思 考 摘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进展, 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 “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国家战略的形势在全国乡村正式推行。面对着各种压力,许多大学生在厘清现实的认真斟酌的情况下毅然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今她们已经经过了五年时间的考验,当前她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她们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她们如何更好的深化到农村去,这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生存现状 长期有效机制大学生生存现状 (一)待遇标准偏低 工资待遇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就全国范围来看,仅有一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例如,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平均月工资2500 元;其余大部分地区的待遇水平偏低,例如,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水平基本维持在 450 元左右,而鹤壁市的更低,基本上在 2 5 0 元左右。对于这样的待遇,大学生村官自身和村民都普遍认为偏低。经过调研得知,61.73%的大学生村官对当前的工资水平不满意(满意度为有些低和很低),45.93%的村民认为偏低(满意度为有些低和很低) 。(二)身份处境尴尬 较多大学生村官遭遇经济窘迫、身份尴尬的难题。假如说工资水平说明了待遇状况的话,那么身份问题则道出了待遇问题的实质。在大学生村官看来,她们最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身份。“我们是什么?假如是农民,可我们没有土地。假如是工人,可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假如是政府工作人员,可我们没有编制,工资跟她们相差一两倍”,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不同时间接受调查时,说出了几乎同样内容的话。甚至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她们感觉以自己现在的身份,走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抬头。 (三)工作推动艰难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繁杂,绩效难显现。农村工作复杂繁琐,村民素养参差不齐,村民观念“百花齐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对农村各项政策的理解支持也就千差万别。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66.84%的大学生村官觉得自己所面临的工作难度很大,仅有1.5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容易。同时,大学生村官反映最大的困难是有些很好的项目和想法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无法付诸于实践。(四)专业技能偏离 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技能偏离了农村进展的需要,难以有效发挥其才能。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