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看高中化学新课改甘肃省徽县一中李军利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改革既不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修补,它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强,把握知识的难度层次和技术衔接更自然。尤其是“大学内容的下放”、“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第一、正确树立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更加注重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改所倡导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要逐渐深入教师心灵,改变着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要求老师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整合核心知识的同时,教师头脑中还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生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内容需进一步的延伸。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充分挖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另外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地学。而新课改则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无疑也是对旧的教学理念的冲击。第二,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准备必要的基础。同时教科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第三、新教材的实施注重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新课程理念中最突出的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探究教学最鲜明的特点是问题性。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围绕着核心问题,学生充满了假设预期。而后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教师引导的活动搜集各种证据,并对证据、假设、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解释和推理,当问题、假设、证据之间都匹配自洽的时候,学生会得到合理的科学结论。实验探究活动的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原有的认识,也非常有利于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动力的激发,这样就实现在原有经验和认识基础上的有效教学。那么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首先探究点要围绕着核心内容和问题选取,不要选取枝节问题。其次,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这既是心态上的问题,从内心深处不要拒绝改变。也是认识问题,要关注新课程在内容、教学、评价方面的变化,关注新课程倡导的核心观念,通过对优秀课例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是要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实施探究活动中,要特别关注两个环节,一个是实验前的交流讨论(或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展探究,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过程中扑捉到有效信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