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训练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C.打磨后镁条变亮D.放出大量的热9.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0.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氧气约占%,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21.请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燃烧:镁条燃烧:加热铜:13.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A.燃着的木条B.带火星木条C.澄清石灰水D.闻气味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24.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1)指出仪器名称:①,②,③(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1(填名称),其起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4)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端进入(填“c”或“b”)(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L氧气.问正常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空气多少升?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所需要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克?(写一个).1.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铁生锈C.爆炸D.食物腐败10.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造导线40.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黑夜如同白昼,可以向天空发射一种照明弹,该照明弹选用的主要材料是()A.铝片B.炭粉C.铁粉D.镁粉2.(经典回放)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3.在食品的包装中抽出普通空气后,充入下列何种气体,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A.氧气B.氮气C.氢气D.二氧化碳4.下列数种气体,哪一种可以用来制造氨、硝酸、硫酸铵、尿素等农工业上的重要物品()A.氧气B.氮气C.氩气D.二氧化碳10、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1、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2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1.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7.“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A.反应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