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VIP免费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_第1页
1/14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_第2页
2/14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_第3页
3/14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肿瘤科汪雯娟血栓性静脉炎的定义•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它的发生与反复静脉穿刺导致静脉壁损伤、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以及患者自身血液黏性改变、变态反应等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性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血栓性静脉炎的分类•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1)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2)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原因.1.药物因素:(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等;(2)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症反应;(3)液体中有微粒及异物;(4)输入止血药物,使血液浓度升高;(5)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原因•2.操作因素:(1)机械性损伤:操作中机械性损伤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如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低,或固定针头位置不当,可加重机械损伤,局部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强;•(2)消毒不彻底输入药物;•(3)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穿刺针头过大,损伤静脉;•(5)穿刺部位不同,如下肢比上肢易形成静脉血栓,瘫肢比健侧易形成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原因•3.其他因素•(1)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寒冷刺激,•(2)血管因素,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况;•(3)个体差异,与患者的全身情况有关;•(4)长期卧床,肢体瘫痪,静脉血液滞缓而导致。•如何预防血栓性静脉炎?•一.药物因素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应先用无药物的液体,待穿刺成功后再输入有药物的液体,输完后,再输入无药物的液体冲洗后,方能拔针,并抬高肢体,但不能揉擦局部,避免在原损伤部位及组织疤痕处重新穿刺,防止药物再次刺激损伤血管,药物浓度越高,联合用药越多,越易发生静脉炎。因此,应严格掌握配伍禁忌,尽量采用单一用药方法,认真执行一针一管。•二.严格掌握操作规程•(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输液前要洗手戴口罩帽子,净化环境,定时清洁消毒,限制人员流动,避免污染,随时抽样监测;?输液前要进行三查七对,查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用药时间、方法、包装是否破损、有无沉淀结晶;•(2)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制定静脉使用计划。一般由末梢静脉开始,两侧肢体交替穿刺,使损伤的血管得到恢复。对脆性血管应采用小角度、小力度、平行进针的方法。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易选用手背、足背静脉。•(3)一般情况下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高渗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速度宜慢,偏瘫患者选健侧补液。对长期静脉补液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4)选择合适的针头,对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要选用略长的针头。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穿刺皮肤上应覆盖无菌物品,避免空气中细菌从针眼处进入,并尽量减少反复穿刺•(5)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苍白、水肿、变红,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出现症状,即更换输液部位;•(6)严防各种微粒进入静脉,最好使用带过滤器的输液器,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多留尾液。三.饮食和休息。应注意加强患者营养,摄入含丰富蛋白质能量及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四.适当活动肢体,尤其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谢谢观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