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 对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本单元的第一个内容中,学生学习了射线的有关知识, 对角的静态定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本课中, 学生要认识量角器,知道它的作用,掌握角的计量单位和符号,感受1° 角的大小,学会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明白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度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后面学习用角的大小来区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和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教材以两个小朋友比角为情境,引出量角器产生的必要性,介绍量角器的有关知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怎么量角的度数,并用这个知识来进一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的知识。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图形和角的大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在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概括、归纳的能力较弱。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 的学习时已经对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堂课学生通过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和符号,学会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知道它的作用,掌握角的计量单位和符号,感受1° 角的大小,学会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懂得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2、通过对量角使用方法的探索和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归纳量角器的用法,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过程中,直观地体验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度无关。3、感受数学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知道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度无关, 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难点是能概括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和方法,会测量各种形状、各个方向的角。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 目标的确定以及重难点的把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二、引入工具,解决问题;三、应用工具,比较大小;四、练习巩固,层层深入;五、总结应用,拓展创新。本课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小组教学与班级教学紧密联系,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