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9.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环境现状研究基础上确定区域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承载能力(或环境容量),预测和评价开发行动的环境影响。为新开发区的功能分区、产业配置及污染总量控制提供依据;为开发区的产业调整,污染治理指明方向。二、区域开发活动的特点1、占地面积大,规模大2、门类复杂,涉及多种行业3、管理层次多,多部门负责4、不确定因素多5、影响范围大,程度深6、可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五、 REIA 与项目 EIA 的区别和联系9.2 区域环评的原则、目的、二、目的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9.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一、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二、区域开发选址合理性分析三、区域开发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四、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五、区域开发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六、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初步规划9.5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一、概念所谓总量控制, 是在某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的措施) ,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 并以此进行分配,最终确定区域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区域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容量总量控制——依据环境容量经推算而确定各污染源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它将企业的污染源排放与环境目标挂钩。目标总量控制——在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管理目标后, 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直接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分配至各企业单位,并限时完成。指令性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地方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原则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各小区域的合理分担率。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主要是分析主要排污单位是否在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或是合理的经济负担下,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最佳污染控制措施所能达到的最小排污总量,但要以其上限达到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原则。容量总量控制:以环境纳污量(自净能力)为控制基点;目标总量控制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值为基点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指令总量控制以限制排放量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入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行业总量控制以单位产品排污量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3、水流分析分析水资源供需情况、污水排放情况。(1)水资源开采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