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 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 2、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学过程: [导入情景] 1、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 2、北方冬天时期,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常用点燃的火把来照明.你知道火把除了起照明作用,它还有其它的用途吗? [课堂过渡] 其实,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并不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对上述问题和现象迎刃而解了。 [展示录像]奇妙之处 1 “干冰的升华”录像 → 学生能得出固态二氧化碳就是干冰,而且知道干冰能直接吸收热量而升华。 [演示实验] 奇妙之处 2 ①老师演示“阶梯蜡烛”的实验 → 学生根据蜡烛熄灭能得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其密度比空气大。 ②预先用一只没有干瘪的塑料瓶收集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立即盖紧瓶盖,然后振荡。观察现象。(瓶的内壁不能太厚)→ 学生根据“瓶变干瘪的现象”,先得出了瓶内气压减小,再寻找气压变小的原因,得出了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的性质。 [总结归纳] 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 实验分析;板书:一、CO2 物理性质 1、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56.2℃时液化 —78℃时凝固——干冰。 致冷剂、人工降雨化学药剂、舞台云雾 2、 能溶于水,1atm 时1 体积水只能溶1 体积,加压可溶更多。 啤酒、雪碧、汽水等均溶解了CO2(如何证明其中有CO2 呢) 3、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原因) [情景导入] 老师演示:打开一瓶未开启的饮料,会发出“咝咝”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气泡。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猜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并设计相关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学生回答] 学生甲: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