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_第1页
1/38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_第2页
2/38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_第3页
3/38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试行)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以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选址与设计、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卫生与防疫、挤奶厅建设与管理、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 1 奶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 1.1.1 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 地势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 水源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 土质沙壤土、沙土较适宜,黏土不适宜。 1.1.5 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 降 雨 量 、主 风向、风力 等,选择 有利地势。 1.1.6 交通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 米。 1.1.7 周边环境应位于距居民点1000 米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 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2 布局 奶牛场(小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2.1 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 50 米以上距离。 1.2.2 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 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 饲养的要求 ,泌 乳 牛舍应靠近 挤奶厅,各 牛舍之 间要保持 适 当 距离,布局整 齐 ,以便防 疫 和防 火 。 1.2.4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禽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 300 米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1.3 牛舍 1.3.1 牛舍类型 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 全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