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加强行业内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难点及对策行业服务中心李珉近几年,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有股退出以及国有股代表身份转换后,油田行业内数十家独立法人的改制企业仅靠党组织关系维系与油田的联系。由于没有行政的隶属和产权的纽带,加之相关体系不健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较以前明显削弱,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违规经营甚至侵害职工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导致的职工上访不断增多,使职工队伍稳定受到较严重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加强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成为当前行业内改制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行业内改制企业基本情况1997—2000年,按照原国家体改委和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改革意见精神,中原油田对多种经营单位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陆续对52家隶属原三合集团、化工集团和机修集团的多种经营企业进行了规范改制,将企业推向了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实体。为了便于统一协调服务和管理,在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落实油田“以市场换安置”政策,2001年,油田将52家改制企业无统一纳入行业管理,并出资对其中规模较大的33家改制企业进行参股或控股,成立了“迈新(机电)”、“凯美克(化工)”、“康(施工)”、“美特力(建材)”、“克劳士(服珅饰)”等五大行业公司。同时,任命33家企业负责人为国有股代表,他们的行政关系保留在油田组织部。2006年,按照集团公司“清理整顿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油田将股份从参股企业陆续退出,并将五大行业公司依法注销。同时,33名国有股代表通过自主选择,将身份进行了相应转换。除少部分回油田安置外,绝大部分与油田解除劳动关系后继续留在企业。在此基础上,油田成立了行业服务中心,继续负责对行业内改制及相关企业的协调和服务。二、存在问题及工作难点国有股退出特别是国有股代表身份转换以后,改制企业与油田既没有产权纽带关系、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唯一的纽带是党组织关系,即企业党组织仍隶属油田党委管理。企业性质和经营者的产生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由于没有及时应对变化,导致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经营者的教育和监督日益弱化,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队伍稳定。综观近几年的情况,改制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廉洁从业规定不明确。从全无国范围来看,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相比,目前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尚缺乏明确、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成熟、有效的实践经验。比如: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廉洁自律的制度规定基本上都只适用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企业中国有参股、非公企业的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和廉洁自律应执行哪些制度规定,亟待明确;改制后,上级主管部门与改制企业之间既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存在资产纽带关系。换句话说,改制后油田已失去了对改制企业的人事管理权,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纪律监督权和处罚权。怎样加强对这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考核,亟待探索;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对改制企业党员干部某些不当行为的定性量纪尚无明确的法规依据等等。面对新挑战未能及时应对、顺势而上,致使改制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迟缓、效果较差。(二)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定位模糊。由于一些针对改制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办法没有明确和及时跟进,加上改制企业在廉政建设方面自身定位比较模糊,企业改制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首先,一些改制企业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国有股退出后改制企业属于非公有制企业,企业资产不是国家的,在这些企业中,即使有贪污、受无贿等腐败现象,也该由国家法律和企业章程制约和处罚,抓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太大必要。其次,部分改制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发挥认识偏颇,有的出于企业的社会形象考虑,注重所谓政治效应,把企业党组织当做一块“招牌”,来提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