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城市治理+韧性城市一、“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1.1 起源“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陈政高部长在 2015 年 4 月在海南调研时,针对三亚城市转型的特点和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的;2015 年 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由此中央层面正式提出城市修补这一说法;2016 年 2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1.2 定义★城市修补就是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提倡有机更新。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修补,更是城市功能的修补。通过城市修补完善城市功能,不需强调有单元有一定范围。不仅是建设工程,更是社会和谐和社区共治工作。优化存量必须和社区、市民直接沟通,规划应该以新的方式面向社区和居民。1.3“城市双修”要针对的城市问题★①城市生态系统性遭受污染和破坏;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短板突出;③城市公共空间缺失、城市公共绿地不足;④城市功能在街区、社区层面不匹配;⑤棚户区改造和老城区改造工作中的城市修补不足;⑥城市交通、街道、换乘的空间衔接、人性化差距。1.4 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对城市生态修复,要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和保护的协调关系,自然与人的亲近关系,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要防止因对景观的喜好而破坏生态的现象。对城市修补,一要把对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修补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二要把对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三要把城市街区的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相结合;四要把营造健康和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五要注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集中资源补齐短板。对于城市建成区规划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式一一改变单一项目、单个地块碎片化的实施方式。二是建立规划单元的统筹机制一一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完善城市社区功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和绿地等补短板的规划“利益交换”机制。三是建立深入和广泛的公共参与机制一一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决策权力交给居民。城市修补就是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提倡有机更新。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城市修补是在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