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笔走“都市”与“乡村”—浙江高考作文题浅谈

笔走“都市”与“乡村”—浙江高考作文题浅谈_第1页
1/1
笔走“都市”与“乡村”—浙江高考作文题浅谈或许是试图告别流行多年的“话题作文”,可能是生疏于风头正劲的“命意作文(新材料作文)”,今年我省采用了标题(命题)作文的形式,应该不算是出人意料之举。尽管有人在“触摸”“都市”“感受”等概念的解读上存有异议,但从阅卷情况分析,这些概念界定方面的因素,并没有影响绝大多数考生从生活化的层面去把握和运用这些概念。可以搁置不论。考生们认为,初看“触摸都市”和“感受乡村”两个标题,感觉没有多少难度,因为作为“栖居”的生活空间,“都市”和“乡村”大家并不陌生。可见审题不存在明显困难。这对考生树立写作信心很有利。不过,由于命题专家在两个标题前还加了一段材料,虽然这样设置的主观愿望是不错的,积极的,是希望能给考生以写作角度或思路的提示和提醒,即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和层面去“触摸”与“感受”有关对象。然而客观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误导了很多考生。笔者认为,问题似乎不怎么复杂,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内容与规定的标题不够统一。材料反复强调了“生活”,如“都市生活”“乡村生活”“平凡的生活”等,在当今这个娴熟于“话题作文”模式的中学教学大背景下,考生们轻车熟路的写作“技法”就是怎样从“材料”要素入手去构思和写作。因而,笔者在阅卷中发现有不少作文都是以纯粹地表现“生活”为重点,而没有再去关注“都市”和“乡村”等主题了。出现这种失误的主要责任固然在于考生自身,思维惯性的冲击太大,审题欠仔细。但换个角度思考,假如命题提供的材料能与标题保持统一,也许就会大大减少发生此类偏差的几率了。具体分析两个可以任意选择的标题,其实难度系数也是不一样的。笼统地说,“触摸都市”难于“感受乡村”,这主要并非概念上的“触摸”要比“感受”更加直接、具体、细腻、真切等,而是人们对“都市”特征的审美定位还远远不如“乡村”来得丰富和形象。依笔者浅识,首先是“都市”大而“乡村”小,大者易空,小者易实,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其次是“都市”往往表现为块状整体,难以进行切割和取舍,而“乡村”则通常可以化整为零,由点观面,以小见大。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都市除了高楼、人群(拥挤)、立交、地铁、车流、大商场等几个让人注视和普遍认同的有限意象外。实在说不出更多的可以“触摸”的鲜明特征了。而且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更加弱化了“都市”文明的外显优势。而乡村则不然,不仅有数千年民族文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笔走“都市”与“乡村”—浙江高考作文题浅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