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及问题行为处理 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多种特点,在学校中会出现许多行为问题。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理解两点:事出有因,防患未然。 本章探讨的重点有三部分:生态调整、行为训练和后果控制 第四章孤独症儿童常见情绪及 行为 生态调整 (一)、物理环境调整 物理环境的调整是我们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部分,如:太吵闹或太热的环境常常使孤独症学生躁动、尖叫或发脾气等。其他常见的原因及建议调整方法列与下表。 气温冷热: 安排至靠窗位置。开电风扇。加减衣物。 光线明暗(灯光或阳光过于刺眼、光线太暗):调整座位。调整光线。 通风与否: 安排至靠窗位置。开电风扇。 噪音(户外工程噪音、同学笑闹声、 乐器声音等):关上窗户。 (二)、生理因素 饥饿: 提供食物(饼干、面包等)。 疲劳(睡眠不足、上课时间太长): 允许学生在教室趴着休息。 内急: 询问学生是否需要上厕所。 感冒:让学生至保健室休息或请家长带回家。 过敏(鼻塞、流鼻水、荨麻疹、眼睛痒等):服用抗过敏药物。尽量避开已知的过敏原。 勃起;穿宽松内裤。运动。让学生到厕所。 (三、 医疗的检查) 当教师怀疑学生是否因为生理状况而影响学习或出现问题行为时,应尝试与家长沟通,尽速带学生就医以寻求改善。一般而言,医疗检查包括以下几项: (一)视力 (二)听力 (三)牙齿健康(敏感、蛀牙、牙周病等) (四)过敏 (五)皮肤病(癣、湿疹、异位性皮肤炎等) (六)注意力缺陷及过动相关症状 (七)青春期相关症状(成长痛、第二性征发育、生理痛等) (八)精神疾病(相关医疗机构参阅第二章之「跨专业资源的配合」) (九)其它 (四)、 作息、教材或活动的调整 对每天的作息不了解 : 提供生活作息表 。 对于上课科目及地点的转换有困难:事先预告;允许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刚开始上课时安排学生喜爱的活动;请同学协助带至专科教室。 不喜欢该科目:改变教材呈现的方式;提供符合学生能力、兴趣和需求的教材内容和活动;提供选择课程、教材或教学活动的机会。 上课教材太难:简化或减少课程要求的难度和份量,以提供成功的机会。 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穿插不同的教学活动;改变位置或姿势;弹性调整学习科目。 专注力不足:活动时间缩短。教师指令明确。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