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防治措施 1、 防治基本原则 治理设计应综合考虑灾害类型、形成机制、稳定性、动力因素及变形破坏力学机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建筑物及施工影响等,分析其有利和不利因素、发展趋势及危害性。崩塌治理工程措施较多,组合可变性大,各种措施均有其相应的应用前提不宜性、适宜性及最佳配置组合,突出针对性、适宜性,经过充分比选后,进行合理选择确定合理的治理措施,以最少的投资取得佳的工程效果。 2、 工程措施设计思路 (1) 防治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而是要防治其带来的危害。 (2) 崩塌防治措施可分为防止崩塌发生的主动防护和避免造成危害的被动防护两种。 (3) 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崩塌历史、潜在崩塌特征及其风险水平、地形地貌及场地条件、防治工程投资和维护费用等。 3、主动防治的基本方法:支撑、遮挡、拦截、围护、嵌补、锚固及主讲、挂网喷射混凝土、清除和排水等。 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以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 支撑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类型的危岩:坠落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具有岩腔的滑塌式危岩。 坠 落 式 危岩支撑 当 危 岩 下 部 具 有 一 定 范 围 向 内 凹 的 岩腔 、岩 墙底部 为承载力较高且稳定 性较好的 中风化基岩 、危 岩 体重心位于岩 腔中心线内 测时,宜采用支撑技术进行危岩 治理。 滑塌式 危岩支撑 滑塌式危 岩 需要使用支撑技术是将支撑体底部 削成内 侧倾斜坡或台阶。 危岩支撑(承载性墙撑-1.墙撑、柱撑、防护性墙撑) 支撑底部应将台阶清除至中风化岩层,确保支撑体的自身稳定性。 支撑体与危岩底部接触区域的一大厚度应采用膨胀混凝土。 一般情况下,具有支撑条件时优先使用支撑技术。 锚固技术 板 状 、柱状 和倒锥状 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 锚 固技术:锚 杆 技 术 是 指 采 用 普 通 ( 预应 力 ) 锚 杆 、锚 索 、锚 钉 进 行 危 岩 治 理的 技 术 类 型 。 包 括 预 应 力 锚 杆 、非 预 应力 锚 杆 、自 钻 式 预 应 力 锚 杆 及 预 应 力 锚索 。 灌浆技术:危 岩 体 中 破 裂 面 较 多 、岩 体比 较 破 碎 时 , 为 了 增 强 危 岩 体 的 整 体性 , 宜 进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