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1 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中的月亮神在美丽的阳朔,有一座奇特的山,顶部中空,状如弦月,夜晚望去,若一弯明月挂在天空,这就是著名的景点“月亮山”。传说有一位老妈妈每天都爬上山去,坐在月亮里头, 给游客卖水, 于是大家都叫她 “月亮妈妈”。当你去到阳朔,夜晚看着山头那个月亮, 想着里头的月亮妈妈, 会顿生一股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感,如闻童话一般。“月亮”与“妈妈”联系起来,并给人以美的遐想,这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 《礼记。祭器》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古人称日为“太阳” ,月为“太阴”,月亮与妇女,都是阴性的代名词。一月亮作为女性的象征肇始于人类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时期。创造人类的始祖“女娲”,同时就是月神,在汉墓砖画中,伏羲手捧太阳,女娲则手则捧月亮。远古人以为,女人和月亮有着一样的本性,都有‘膨胀’的倾向,而且还有与月——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2 相变化周期一样长的月经期。 他们观念中, 物体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超时空地发生作用, 所以月光的照射可以使女人怀孕。因此月亮赋予了女性一种神秘的能力。人类早期对父亲的意义并不清楚, 女性在原始母权制社会中处于崇高的地位,繁衍生息的渴望推动了月亮信仰的不断发展。月亮的感应力逐渐被人格化, 衍化为高洁的月亮女神。中国的月神最著名的是嫦娥,据后人考证,女娲、女和、尚娥、嫦娥其实同为一人。嫦娥是怎样奔月的呢?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把它偷吃掉,并逃到月亮里去了,变作一只蟾蜍,成为月精。后来,蜍音讹变为兔,于是蟾兔并存于月中,到了东汉时期,蟾蜍被逐出,月宫中只剩下了玉兔,魏晋以后就无人再提蟾蜍了。《淮南子》 对嫦娥的丑化, 暗示了伴随母系王国沦陷后父系文明的建立,妇女的地位骤然下降, 嫦娥奔月象征了被父权驱赶的女性们寂寞凄苦的情怀。而蟾蜍向玉兔形象的转变又表明, 嫦娥的地位在后世重新得到了提升。这与后来中国文化崇尚阴柔的转向有关, 文人墨客对月亮的反复吟颂也为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3 作用。嫦娥的故事在民间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说因为一个叫蓬蒙的人的觊觎, 嫦娥才当机立断将不死药吞了下去。后羿悲痛欲绝,摆上香案,放上蜜食鲜果,遥祭爱妻。百姓们闻知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为嫦娥祈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