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实践栽培校园绿化植物活动及研究》方案肖超一、问题的提出 1. 学生对于植物知识学习情况的现状。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 生命世界占相当比重的部分。 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校园存在的生物。三年级通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以及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科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技能,并对植物生命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新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分别具有该方面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的植物的生长变化、 四年级的新的生命),便于学生活动的安排。 2.科学教学中生命世界教学的现状。新课改后的小学科学教学讲究探究式学习,体验和实践教学, 而日常科学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和任务化,同时科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得真正意义的体验和实践教学少之又少。如在进行植物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大多以图片、课件教学较多,即使用真正的植物教具教学也是独立出现,很难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 植物生长各方面知识联系的概念。 3. 学校情况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支持。校园绿化保护一直是学校头痛的问题,新学期开始校园建设完毕, 校园绿化急待完善。 绿化是一所学校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让学生自行设计与种植自己的校园绿化, 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也必将更加爱护绿化,保护绿化。二、活动的内容。共同活动:了解不同植物所预示的不同文化含义,开展校园绿化植物种植活动。让学生选择绿化植物的品种,知道植物的名称,查资料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条件;植物的移栽技术、影响移栽成活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年级选择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三年级详细记录种子萌发,成活、生长的过程等。指导学生研究植物的主要器官 ---根、茎、叶的功能,建立学生植物体维持其生存的结构与功能的紧密关系的认识。四年级通过观察、 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进行几组对比实验的设计。探究所选植物水分、空气、无机盐、光照与生长情况的关系,开展探究活动。三.栽培绿化植物及研究的意义。1.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喜欢的植物去种植、栽培植物,体验植物、空气、水分与人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校园绿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保护环境的作用,从中受到环保教育。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种植、栽培植物的知识、技术与方法,了解植物的相关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查资料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观察、设计、想象、实验探究、体验一系列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四.活动的目的使校园变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