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推动转型跨越 同步实现小康王三运胡锦涛总书记对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明确要求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摆在全省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与历史任务。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奋力建设幸福美好的新甘肃。一、站上新起点:后发优势凸显,机遇千载难逢甘肃是一柄镶嵌在祖国西北的“玉如意”,自古以来就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要冲、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中西交流的陆路通道。历史上有过长期的辉煌,史书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但随着唐末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和海路的开通,加上自然环境的变化,甘肃逐渐荒僻和贫穷,左宗棠曾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说。新中国成立后,全省人民艰苦创业,改造山河,结束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的实施,一个优势和潜力凸显、前景看好的新甘肃正展现在世人面前。资源禀赋助推发展,优势潜力加速显现。甘肃地域辽阔、生态多样、资源丰富、文化深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全省幅员42.58 万平方公里,人均面积居全国第5 位,既有戈壁沙漠、高原草原又有黄河湿地、雪山冰川,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地形地貌。 生态和生物具有多样性、战略性和全局性。资源富集,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 12 个矿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储量居全国前列,矿产资源储备综合排名全国第5 位,是我国太阳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伏羲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旅游观光文化等资源丰度居全国第5 位。富集的资源,是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有效支撑和开发开放的独特优势。政策机遇集中叠加,利好效应逐步释放。甘肃正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产业加速向内地和西部转移,我省的区位、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对产业和资本转移呈现出强大的吸附效应;另一方面,国家对西部省份给予了极大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扶贫攻坚、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