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选择性发展撕裂城乡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VIP免费

选择性发展撕裂城乡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_第1页
1/2
选择性发展撕裂城乡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_第2页
2/2
选择性发展撕裂城乡: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表示担忧……专家披露的数据显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比较高,城乡收入比是3.31。假如考虑到可比性的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4-6倍左右,2000年城乡收入差距只有2.79。在城乡差距扩大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08年末,全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财富向城市高度集中,农村发展更加乏力。以笔者老家为例。村子原来总共三十来户,近年来随着一些人外出务工,终于有了些积蓄。如今,搬到城镇的接近三分之一,而这些人都是经济状况最好的人家。不难看出,城乡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这是导致二者收入差距渐行渐远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城市在膨胀发展的同时,选择性吸收了农村高收入人口,客观上也会拉大农村高收入群体的总体实力。另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几乎垄断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物资,客观上形成农村服务于城市。最近二三十年间,我国城市化率从17%提升至目前的45.7%,有专家推算,每年新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逾千万。在这部分进入城市的人口中,除了部分农村学生经高考途径带来的身份转变等情况外,绝大部分同笔者老家情况并无太多差异。事实上,在现有条件下,他们也只有拥有足够的收入,才能跨越城乡之间的种种障碍。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起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历来就置于双轨制的发展模式之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迅猛,总体上城市快于农村。遗憾的是,这种经济上的飞跃,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坚硬壁垒。更多时候,非农户口更像是对农业户口的一种恩惠。有的地方名义上取消第1页共2页了户籍藩篱,但在社会配套机制尤其是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农村还是与城市有着本质差别。近年来,一些地方确有户籍松动迹象,但总体上还是面向农村高收入群体。比如购房入户、投资入户等等,这意味着对一座城市有了较大的贡献,才有可能取得这个城市的户籍资格。这种“嫌贫爱富”式的选择性吸收,城市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更多发展机遇。而那些最应该得到政策恩惠的贫困农村群体,几乎不可能走进被城市吸纳的视野。毫无疑问,城市化是无法回避的发展路径,但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经济问题,还事关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否导致社会收入两极分化的公平性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业收入首当其冲,抹平户籍壁垒也很有必要,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在城乡不对称发展模式下,城市有必要制定反哺农村的政策,切实帮助农村实现快速发展。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选择性发展撕裂城乡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