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的药用价值侧柏叶《中国药典》:侧柏叶药材名称侧柏叶拼音 CeBaiYe英文名 CACUMENPLATYCLADI 别名扁柏、香柏、柏树、柏子树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性状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鉴别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壁略厚。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气孔甚多,凹陷型,保卫细胞较大,侧面观呈哑铃状。薄壁细胞含油滴。纤维细长,直径约 18pm。具缘纹孔管胞有时可见。炮制侧柏叶:除去硬梗及杂质。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照炒炭法(附录 IID)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性味苦、涩,寒。归经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贮藏置干燥处。摘录《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侧柏叶药材名称侧柏叶拼音 CeBaiYe别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出处《药性论》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原形态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常绿乔木,高达 20 米,直径可达 1 米。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 1 个。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 2〜3 毫米,具短柄,有 5〜10 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 3〜4 毫米,鳞片 3 对,有时 4 对,下面 2 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 2 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 1.2〜2.5 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种子椭圆形,无刺,淡黄色,质柔软,长 0.5 厘米,径 0.3 厘米。花期 4 月。果期 9〜10 月。生境分部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性状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 0.6〜1%,中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