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在医院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部门和岗位适用。3. 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4. 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4.1 科室负责人、 管理人员、 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4.2 职责4.2.1 科室负责人职责: 科室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防护照明等安全防2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4.2.2 科室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4.2.3 班组负责人职责:(1) 在安排有限空间作业前,认真研究布置操作方案,如对操作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反映暂停作业,不得有误。(2) 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 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4) 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向科室负责人、管理人员报告,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4.2.4 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符合要求后,进入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5.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35.1 通风5.1.1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5.1.2 发现通风设备故障停止运转,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 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