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试卷四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BA.牛津大学;B.中世纪大学;C.哈佛大学;D.剑桥大学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CA.意大利和法国;B.日本和印度;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D.英国和法国3、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4、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4、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5、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D.创收的借口6、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7、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B.市场的力量较强;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8、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A.追求同质化;B.避免过度综合化;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9、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创新实践;D.反思经验10、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A.角色多样性;B.工作神怪性;C.劳动创造性;D.成效即时性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12、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CA.教育性;B.组织性;C.合法性;D.自主性13、教师职业不属于()。DA.脑力劳动;B.第三产业;C.专门职业范畴;D.普通职业范畴14、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A.客体;B.主体;C.学生依赖教师;D.教师代替学生思考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A.自然发展的过程;B.被动发展的过程;C.自主建构的过程;D.被动生成的过程16、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A.学、问、思、辨、行;B.学、辨、问、思、行;C.问、学、思、辨、行;D.学、问、辨、行、思17、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18、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第2页共4页A.思维力;B.学习目标;C.记忆力;D.兴趣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20、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D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21、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D.提高人文素养2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23、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B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C.通才与专才;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24、高校课程改革中,筑波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B.跨学科选课;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26、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DA.课程内容综合化;B.课程实施多样化;C.课程方向人文化;D.课程性质职业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