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慢性肾衰竭: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GFR下降和肾功能损害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2.矫枉失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某些物质代谢失衡机体在纠正这些不平衡时进行代偿性调节但在调解过程中又导致了新的不平衡造成机体损害肾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导致的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3.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根据膜平衡原理通过已建立的血管通路将病人血液与含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经弥散对流等作用达到清楚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治疗方法4.血管通路:又称血液通路是指将血液从人体内引出至透析器进行透析后再折返回到体内的通道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因此又被称为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5.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最常用的代替性疗法之一是指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进行水和溶质交换以清除蓄积的代谢废物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种治疗方法6.血液滤过:模拟正常人肾小球的滤过原理以对流的方式滤过清除血液中的水分和尿毒症毒素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血液滤过是一种比血液透析更接近正常肾小球滤过的肾脏替代疗法较血液透析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的优点7.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又称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每天连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对溶质和水分进行缓慢连续清除的治疗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8.尿路刺激征:指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的总称,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9.夜尿增多:指正常饮食的前提下,夜间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间尿量超过750ml。大量蛋白尿:指每天尿蛋白持续超过3.5g/1.73m²(体表面积)或者每千克体重超过50mg.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所带负电荷改变,导致原尿中蛋白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引起的蛋白尿。10.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所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尿常由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小分子蛋白质构成,一般<2g/d.镜下血尿:指新鲜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而外观无明显尿色的变化。11脓尿:指新鲜离心尿液每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或新鲜尿液白细胞计数超过40万,外观混浊,是尿路感染的特殊表现之一。12.菌尿:指清洁中段尿图片镜检,每个高倍视野均可见细菌,或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超过10²个/ml,是临床确诊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13.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性尿感。即有真性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常见于老年女性及孕妇。14.优质低蛋白饮食:指给予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且每天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的一种特殊饮食,是延缓慢性肾病肾功能损害的特殊治疗方法之一。15.急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肾功能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16.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指在急性肾衰竭的病程中,病人的尿量无减少,保持在400ml/d以上,是急性肾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预后相对较好。17.急性肾损伤: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下降,血肌酐(SCr)升高至绝对值>26.5umol/l,(0.3mg/dl)或SCr升高超过基础值的50%,或尿量<0.5ml(kg·h)且持续时间>6小时18.慢性肾脏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肾脏损伤>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表现为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脏损伤(血液、尿液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1.73m²)]超过3个月。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项指标可反映远端肾小管功能()A血肌酐B血尿素氮C尿蛋白d昼夜尿比重.E尿β2微球蛋白2白细胞尿多见于()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肾病综合征E慢性肾衰竭3尿液分析结果中出现蜡样管型,多见于()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肾病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