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种植技术[别名]孩儿参、异叶假繁缕、童参等。[科属]为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概述]太子参为补益类中药,以块根供药用,有类似人参的益气生津和补益脾胃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小儿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干等症,进补太子参效果显著。近年来由于种植少,产量低等原因,已成为持续紧俏的中药材之一。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以及安徽的宣城、郎溪、广德等县。目前各地广泛栽培。[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株高 15-20 厘米。地下块根肉质、直生、呈纺锤形,上有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具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小,倒披针形,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叶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片最大,通常 4 叶轮生状,长卵形,基部狭窄成柄,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白色,近地面 1、2 节处有单生闭锁花,形小,无花瓣;蒴果近球形。花期限 4-5 月,果期 5-6 月。[习性]喜气候温和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气温在 30°C 以上时,生长停滞,进入夏季休眠;性耐寒,具有在低温条件下发芽、发根的特性。畏强光,在烈日下易枯萎;喜荫蔽,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怕涝。要求疏松、肥沃、含有丰富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凡在贫瘠、土壤过粘、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及低洼之地,均不宜种植。[繁殖]采用种子或块根繁殖1、种子繁殖(1)、采种与种子处理:太子参果实为蒴果,自然成熟后能自行开裂,散落种子,难以采集。因此,于 5-6 月当果实将要成熟前,连果柄剪下,置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进行脱粒、净选后,立即进行混砂湿藏,否则不发芽。其方法是:将 1 份种子与 2-3 份清洁河砂混拌均匀,砂的湿度,以手握之成团,摊平,上面盖 2 厘米厚的细砂,箱不加盖,置通风阴凉的室内至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种。播种育苗:春播或秋播。春播,于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秋播,于 9 月酷暑过后进行。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 15-20 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 1 厘米。然后,将催芽籽拌草木灰均匀地播入沟内,覆细土厚 1 厘米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度。上盖稻草或杂草,浇 1 次透水,保湿保温。亦可撒播:将畦作成 1.5 米宽的高畦或平畦,搂松耙平。然后,将 1 份催芽籽拌 10 份细土,均匀地撒入畦面,再用齿耙搂平畦面,上撒盖细土或草木灰,以利保温保湿,但不宜太厚。播后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