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鉴别诊断:1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咳嗽,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疾病史。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鉴别。2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检查,嗜酸细胞比例增加(>=30%)可鉴别。3肺结核常有发热、乏力、消瘦、盗汗等症状。痰液找到抗酸杆菌及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4支气管肺癌多数有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反复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退。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可以明确诊断。6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经过缓慢,开始仅有咳嗽咳痰,偶有气短感。自习听诊,在胸部下后侧可闻及Velcro罗音。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可不升高。8支气管扩张典型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脓痰,或反复咯血。X线胸片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螺旋CT检查有助诊断。2、COPD的临床表现1.症状⑴慢性咳嗽⑵咳痰⑶气短或呼吸困难:COPD的标志性症状⑷喘息和胸闷⑸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2.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罗音和(或)湿性罗音。视、触、叩、听3、COPD诊断(不用背)、分级及分期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1.诊断主要根据有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有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FEV1/FVC﹤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COPD。2.严重程度分级根据FEV1/FVC、FEV1%预计值和症状可对COPD的严重程度做出分级。⑴0级:高危有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⑵Ⅰ级:轻度FEV1/FVC﹤7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⑶Ⅱ级:中度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⑷Ⅲ级:重度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⑸Ⅳ级:极重度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3.COPD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稳定期4、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⑴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⑵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⑶支气管舒张药应用⑷控制性吸氧:28-30%21+4乘氧流量(L/min)⑸抗生素应用1⑹糖皮质激素应用(7)祛痰剂5、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一)免疫-炎症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外源性变应原(尘螨、花粉、真菌等)进入病人体内,产生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当这种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并与IgE抗体结合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多种介质,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渗漏、粘膜水肿、分泌增多,管腔狭窄。根据变应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IAR)、迟发型哮喘反应(LAR)和双相型哮喘反应(DAR)。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50多种炎症介质和25种以上细胞因子,构成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渗出增加。(二)神经机制支配气道口径的神经有3类: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每类神经中均包含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或舒张的受体。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气道中,调节气道口径的神经受体平衡失调:α、M1、M3和P物质受体等功能增强,而β、M2和VIP受体等功能不足。(三)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AHR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特征。6、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