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分析一、引言农村金融机构为新型农村和新型农业的成长提供了动力和生机。《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造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精简现代化农村的金融制度,允许农村金融组织机构融资,同时同意契合条件的农村人民与专业合作联社形成信用合作,这样一来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发展速度也将跟为迅速。然而发展必然伴随的风险,一些类似于地方农村村镇银行、小额资金信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信用合作社,这些新型农村金融?C构也仅仅是在试运行阶段,缺少系统的风险评估经验和成体系的管理体系,故决定了这上诉“三类”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抵抗力较弱,要实现稳定良好的发展必须具有与之配套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度。二、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分类农村金融机构金融风险成因包括金融市场在农村的理性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十分脆弱,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和城市金融机构体系存在同样的风险相似性,但又因为自身特殊的结构组成的特点还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存在风险差别。(一)政策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做出调整,不局限于自身结构以及政府对自身的行政干预。而又表现在我国政府的间断的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整,以至于金融机构要间歇性地调整本身的发展战略和运营计划,借款人很有可能拖欠贷款,导致款项逾期形成不良。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当地政府对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不合理,强制性的行政干预,都会导致乡镇银行的信贷资金运营不正常。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制度未制定标准,如民间借贷公司和农村资金援助机构,这两个机构就归属于本地政府的监督管理本门而非正常的银行业监督机构,具备潜在的行政干预风险的可能。(二)资本运作风险审慎监管,这是监管部门所要遵守的基本法则,不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新型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依据审慎监管原则,在融资、信贷以及制定相应的利率水平这几方面,这些金融机构都有相应的限制措施,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2防止金融危机而设置的。可是又由于这些限制,后续资金能否及时供应又成问题。再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性质不明确把握不了自身的定位,盲目且冲动地运作资金,在贷款方面,单笔贷款额度大,放贷对象多为企业而非真正对贷款有实在需求的农户。目前许多乡镇企业存在不健康经营的情况,这样的潜在威胁尤其需要重视。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则是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基本上农村金融机构的放出贷款的速度大于资金归还速度,造成资金紧张。(三)农村市场风险高风险是从农村金融市场从一开始就有的特点,对于新型金融机构而言,放款时间长,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农业贷款风险较大。再存在金融限制的时间过长的问题下,广大农民群众缺少相应的金融概念,容易将小额贷款和扶贫救济款混淆,贷款需求不高,还款意识不足,造成贷款逾期。三是贷款客户群体以及其经营场所较为集中,于风险分散有不利因素,但对于产生的金融风险具备示范效应,并且极易在新型金融机构之间彼此传导。(四)成本风险零散的农户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群,贷款额度小,贷款笔数多都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中面临的现状,同时对于贷款伴随的信息采集费用和人工操作成本双双增加的局面,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尚未良好的处置措施。而在国际上,一家金融机构要维持小额贷款的收支平衡,那么平均利率要达到20%~35%。而在我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为基准利率的90%-250%,按照这个规定的利率水平来进行操作的话,即使采用的是最高水平利率,在小额贷款上盈利,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做不到。再是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着风险,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时间不长,大部分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可能存在操作失误。再是管理人员对当地经营企业不熟悉,难以获取客户的真是信息,道德风险不能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进行逆向选择和风险规避。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农村金融机构普遍承担者高于平均水平的风险压力,且构成因素复杂,并非单一的因素的导致的金融风险,有机构本身的结构问题,也有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完善的大环境问题。归纳来说,风险特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