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2005前列腺癌(carcinomaofprostate)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我国远较欧美国家少见。美国报告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只占恶性肿瘤的0.3%左右。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如何?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自发倾向极为少见。在欧美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北欧各国占男性肿瘤的第一位,在美国它仅次于肺癌,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在对其他原因致死的男性常规尸检中发现50~60岁年龄组潜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10%,而70~79岁年龄组为30%,说明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明显的正相关。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还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在东方人中本病很少,但近期我国资料统计表明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病理切片检出的前列腺癌为5%~20%。尽管如此,我国仍属少发地区。世界各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有不同,除去年龄因素后的死亡率,高到瑞典的18/10万/年,低到日本的24/10万/年和中国台北的1.0/10万/年。对从各低发地区移民到美国的人群研究表明,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接近美国男性,居住于美国的日本人前列腺癌发病率要高于居住在日本的日本人,但通常没有美国人高,这也提示在前列腺癌的发病中环境因素比遗传特征更为重要。到目前为止,引起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前列腺癌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性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肿癌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北欧各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的第一位,美国占第二位。且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相差很大,黑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白人次之,黄色人种最低。已报道的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令人困惑,因为其中几乎无一因素能够恒定地重现。其中因素之一是在排除年龄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后,有生育能力的前列腺癌的患者的子女数明显高于正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但有孩子并不是前列腺癌的诱因。此外尚有多种相关因素,如前列腺曾有淋球菌、病毒及衣原体感染,性活动增强及激素水平改变等。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接触镉有关;在美国农民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此外饮食因素(如脂肪)也曾被认作是诱发因素。从这些不同有时甚至相反的研究结果看,前列腺癌的发病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强调某一单独因素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前列腺癌在临床上可分四期:(1)A期A期的病灶临床上不易查出,只能由病理学通过尸体解剖、前列腺增生摘除标本或活检标本的检查作出诊断。病灶完全局限在前列腺内,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肛诊检查不能触及结节,临床无转移病变。此期约占全部前列腺癌的9%,临床无症状。(2)B期典型的B期病变表现为直肠指诊时的前列腺单个结节,没有远处转移的征象,直肠指诊发现的局部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必须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此期40%病人有尿路症状,约占前列腺癌的11%左右。(3)C期病变超出前列腺包膜,侵及精囊等邻近组织和器官,但无远处转移证据。约44%前列腺癌属此期。(4)D期病变超出前列腺,并有远处转移灶。此期约占36%。明确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判断预后及拟定治疗方案。对于A、B期患者,由于病变基本局限在前列腺内,可以争取尽早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C、D期已经有前列腺外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只能做前列腺的姑息性切除术,再配合内分泌疗法及放、化疗治疗。前列腺癌在临床上分几型?前列腺癌属于来自前列腺泡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腺癌,约占97%,鳞状上皮细胞癌、移行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等仅占3%。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前列腺癌可以分四类:(1)临床癌有局部症状,侵犯明显而转移较晚,一般起源于前列腺外周带,可以长期不侵入尿道周围带,镜下形态常为分化好的腺癌。(2)隐蔽癌原发病灶小,缺乏局部症状而不易发现,但常有广泛转移,临床首先发现转移癌,经全面检查发现前列腺癌为原发灶,前列腺可有轻度肿大而无严重的结构破坏,镜下为分化较差的腺癌或单纯癌。(3)偶发癌以非恶性疾病(主要为前列腺增生)为诊断,术后病理学检查意外发现前列腺癌。前列腺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