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防范因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实践与思考兴化市综治委办公室兴化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县市,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示范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重点在“三抓三突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基本情况兴化共有34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7个特色工业园区。有基层站所875家,人员5309名,分别占泰州市总数的44.4%和26.7%。辖614个行政村,826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2932人,为泰州市四市两区之最。全市总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万人,占总人口的81.3%,农村党员干部5.57万人。区域总面积35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包括水面1302万亩,占总面积的84.1%。2009年以来,全市发生因基层干部腐败及各类突发性事件引发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上访(50人以上)共27起。其中基层干部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乡村合并”时干部换位调整引发。二是由村组财务问题引发。三是由土地流转、水面发包过程中存在谋取私利行为引发。四是由政策落实不到位引发。如水产村民的渔船柴油补贴发放问题。二、主要做法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多、农业份额比重较大等的实际,结合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围绕农村群众关注的焦点,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因基层干部腐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思路。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各司其职,真抓实干,形成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抓基层,突出对村“两委”和“七站八所”的监督管理21、夯实基础。重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突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一方面,按照“竞争上岗、定期交流”的总体要求,任用部门中层干部和乡镇“七站八所”负责人。另一方面,结合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出选好村“两委”班子,主要体现在:一是从严控制村干部职数,切实减轻人员负担。实行村“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兼职”,依据村级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经济规模等,确定村干部的职数为3-5名,全市控制在3600人之内,切实做到减员增效。二是实行村支书报酬由市统发,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明确村支书基本报酬由市统筹发放,每人每月400元,按月划拨到个人帐户。考核报酬由各乡镇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考核情况发放。鼓励并重奖实绩突出的村干部,通过帮助办理养老保险、竞岗时政策倾斜、“提拔不挪位”予以重用等途径,进一步激励村干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三是妥善解决精简干部和退职干部问题,保证现职干部报酬统筹发放的顺利进行。对被精简和退职的干部,专门制定了经济补助实施意见,实行退职补助一帐算清,不留后遗症。全市原有村干部6524人,当年精简3594人,精简率达55.1%。既夯实3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也一次性减少村干部工资支出3000多万元/年。2、强化监督。主要做到“三个延伸”:一是将述职述廉制度向村干部延伸。认真贯彻落实泰州市村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现场会和泰纪发[2006]36号文件精神。早前,我市的新垛、戴南、昭阳等7个乡镇分别在125个村335名村级干部中探索实践了述职述廉工作。今年5月,我们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关于建立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落实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的意见》。由于我市出台的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倍受省内外重要新闻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全国人大新闻网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华日报等分别作了报道。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到村干部。重点审计农民群众关注的五个热点问题:①债权债务审计,让群众明白村干部离任时集体的家底。②非生产性开支审计,看其在集体资金使用上有无违规违纪行为。③农民负担审计,查有无借“一事一议”强行摊派和“卡”外收费等现象。④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村干部在任期内的...